媒体:纸质火车票将成历史,如何留住时代温情

媒体:纸质火车票将成历史,如何留住时代温情

hyde258987 2025-09-02 装修装饰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而不管是纸质火车票,还是电子发票,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次出行都更有尊严,让每一次出发都更值得期待。

9月1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报道,2024年11月1日,税务总局、财政部与国铁集团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该日起全国铁路推广电子发票,过渡期至2025年9月30日。这也意味着,再有不足一个月,一个新的阶段就要正式开启。

媒体:纸质火车票将成历史,如何留住时代温情

纸质报销凭证

连日来,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收藏的火车票,开启了一波“回忆杀”。春运、出游、求学,浓浓的乡愁、青涩的青春、难忘的离别,“每一张车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这些人生经历,连带着一张张薄薄的车票也变得沧桑起来。

只是,变革的洪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走过硬板票时代、软纸票时代、磁质票时代,毫无意外地,人们一脚踏入电子票时代。从2018年11月海南环岛高铁开始试点电子客票,一场持续七年的火车票“无纸化改革”,到今年9月30日终于功成。

这当然意味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相较早期总担心火车票会弄丢,候车过程中唯有时不时按按兜里“硬硬的”还在才会安心;相较实名后的车票也总需要格外“照料”,“无纸化”之后,刷一刷身份证便可轻松乘车,确实给旅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不止于此,在上海站、上海虹桥站,更是可以自助“刷脸”完成实名制核验;电子发票采用区块链技术加密,每张票都有唯一数字指纹,彻底杜绝假票风险。

而且从环保角度看,以电子发票替代纸质票也意义重大。202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43.12亿人,即便每位旅客使用一张纸质车票,由此产生的纸张需求也十分庞大,而其生产和运输也会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产生大量的废水和碳排放。

当然,此前也有论者指出,完全电子化可能对老年群体不太友好,毕竟,手里没票心里发慌。对此,铁路部门已有应对之策,比如自助机可以打印字体放大了的行程信息单,上边有车次、座位、检票口等;此外,车站仍保留了人工窗口,支持现金购票和纸质凭证打印。

也就是说,尽管过渡期止于2025年9月30日,但服务民众的意识和措施,还在不断延伸。如何多一些有温度的引导,给不能很好跟上时代的人群多一些便利,是一个长期恒久的话题。这就要求铁路部门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前提下,多倾听民众声音,多提升服务水准,多扩展服务视野。必须明确,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铁路客运而言,每一个群体、每一个旅客的诉求都值得认真对待。

现代化的发展不是做选择题,不是要抛下哪一个,而是要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像在高铁普及的语境下,一些地方的绿皮火车却悄然走红了,这是因为,当地不少老乡的生产生活需要这样的“慢”火车,而铁路部门看见并满足了这种需求。

无论如何,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肯定会走。纸质报销凭证被电子发票取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注定会面对的“断舍离”。有网友说,“纸质票是青春的印记,电子票是未来的通行证。”我们走向未来,但也不妨碍时时回望自己的青春。

也因此,置身于快速变化的大时代,除了个体可以收藏纸质火车票,可以在平台上做旧火车票的生意,有关部门也不妨考虑推出纪念版火车票、电子档案册等方式,保留一份属于“纸票时代”的历史温情。这样有时代感的“情绪价值”,相信会供需两旺。

而不管是纸质火车票,还是电子发票,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次出行都更有尊严,让每一次出发都更值得期待。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媒体:纸质火车票将成历史,如何留住时代温情》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