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打破增收不增利魔咒,CEO金辉表示将持续深耕下沉市场

华住打破增收不增利魔咒,CEO金辉表示将持续深耕下沉市场

hyde258987 2025-08-21 装修常识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8月20日晚间,国内连锁酒店巨头华住集团(1179.HK)发布半年报。在经历2024全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后,2025上半年华住集团业绩有所修复,营收规模、盈利水平双双实现提升。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住集团实现营收118亿元,同比增加3.5%;录得净利润2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7亿元,涨幅超四成。

疫情后第一年即2023年酒旅行业爆发式增长,以锦江酒店(600754.SH)、华住集团(1179.HK)、首旅酒店(600258.SH)、亚朵(ATAT)等为代表的国内一众大型酒店集团赚得盆满钵满。其中,锦江酒店2023年净利润更是同比暴涨691.14%,一举达到疫情前盈利高点水平。

在嗅到行业机会后,大批新开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酒店扩张速度远超过市场需求恢复速度,供给过剩下酒店业陷入低质竞争的内卷漩涡,上市酒店集团业绩纷纷“失速”,盈利呈疲弱之态。

从华住集团最新财务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已经超过了疫情后第一年即2023年上半年同期水平,比当时多赚了4个亿的净利润。

华住打破增收不增利魔咒,CEO金辉表示将持续深耕下沉市场

“消费者支付意愿下降,对高端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华住保持以经济型和中档酒店为核心,服务大众市场的战略定位不变。即便在当前市场情况下,仍快速抢占核心城市核心位置,并持续深耕下沉市场,优化存量门店质量和布局。”华住集团首席执行官金辉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

近期,华住旗下桔子酒店开业数突破1000家,北京门店突破100家,8年实现12倍的增长;汉庭酒店也于二季度推出全新的4.0版本

金辉在媒体会上表示,旅游出行从可选消费转变为刚需,当前消费者已经对性价比的追求,升级到质价比的关注,并且这一趋势已从酒店业延伸至全消费领域。对此,华住正在持续推动品牌升级与产品迭代,不断迎合趋势。与此同时,那些运营超过15-20年的传统高星级酒店正面临挑战——因其长期未进行产品、服务及成本结构革新,难以适应新消费趋势,逐步成为下一轮酒店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对象。

轻资产转型下的“忧与喜”

在全球酒店业发展历程中,摆脱重资产带来的高负担及脆弱性,向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的轻资产模式转变,早已是各大酒店集团心照不宣的共识。

国际知名的万豪、希尔顿、洲际等老牌酒店集团,本质上已经是酒管集团的存在。公开数据显示,轻资产模式为万豪贡献了94.2%的收入;凯悦的轻资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达到87.2%。

拆分华住集团的收入结构,可划归为租赁及自有酒店(即直营酒店)、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其他三大块。直营酒店便属于重资产模式,通过直接经营酒店获取收益;而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属于轻资产模式,华住通过向加盟商收费来赚钱。

截至今年上半年,华住集团在全球19个国家共经营12137家酒店,同比增长18%;在营客房总数1184915间,同比增加18.3%。在这上万家酒店的庞大体量中,直营酒店占比8%,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比重已高达92%。

尽管8%的直营店比例已经相当低,但是距离老牌国际酒店集团仍有不小的差距。例如,万豪自营物业仅占比0.6%、凯悦自营比例也从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压缩到了2.1%。

若从收入贡献来看,华住集团轻资产转型战略仍是道阻且长。据界面新闻梳理,今年上半年,华住直营酒店创造收入近6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超过半壁江山;华住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实现收入近54亿元,贡献总收入的45%。

轻资产模式之所以被视为“香饽饽”,在于其所带来的高毛利。

金辉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随着轻资产转型策略推进,今年二季度轻资产加盟业务收入同比提升22.8%至29亿元,经营毛利同比增加23.2%至19亿元,贡献了近三分之二集团整体经营毛利。单看整体经营毛利,财报披露,今年上半年,华住集团经营利润率为24.3%,相比之下2024年上半年为22.5%。

“轻资产加盟业务的增长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也是未来收益增长的关键。”华住集团相关管理层在电话会上表态。

不过,轻资产转型意味着要不停降低直营店的数量及比重,而直营店目前占据华住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一旦退出,势必对公司业绩造成冲击。

前述管理层人士提到,直营酒店在逐步退出,所以利润的绝对值以及利润率都会受到影响,目前来看,直营店利润率相比加盟店是有下降。

“为了将来存量直营店的利润率能够尽量稳住当前的水平,我们也做了几方面工作。一个是与业主方谈直营店的租赁减租,上半年已有3.9亿元的减租;另一个是进行直营店的营销、收益管理以及成本的优化。”该管理层人士称。

三大核心经营指标继续承压

与民航业类似,酒店业近年来也面临“量涨价跌”、“旺丁不旺财”的困境,哪怕是今年暑期旺季,市场也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繁荣火热。据财联社8月初报道称,某上市公司旗下品牌的酒店投资人透露,其开的一家单体酒店,暑期以来,入住率、单房收入都降了两成左右。

ADR(日均房价)、OCC(入住率)、 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是衡量酒店经营情况的三大核心指标。其中,RevPAR由入住率乘以日均房价得出,反映酒店整体及单个房间的收入潜力。

华住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酒店的日均房价、入住率和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分别为290元、81%和235元,环比上一季度有所回升,但是同比2024年同期各自下滑了1.9%、1.6个百分点以及3.8%。

海外酒店表现稍佳,入住率和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分别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8.1%。财报中表示,在中国境外业务方面,今年第二季度的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取得8.1%的同比增长,主要由入住率增长5.6个百分点所带动。公司将继续加强酒店营运,专注于降本增效,并持续开发轻资产组合。

谈及对第三季度以及全年经营指标的展望,金辉回应称:“鉴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供应增加及商务旅行需求较为疲弱,我们对短期行业前景保持审慎。”

金辉在电话会上透露,三季度的暑期各地加大文旅服务,也发布了很多门票减免政策或者限时开放,带来中国旅游市场的繁荣。但是受一些极端天气影响及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预测三季度RevPAR同比仍会略有下滑,但是降幅较二季度会有所收窄。

“中国酒店业同质化供应迅速增加,确实对我们造成经营上的挑战。我们预计全年的RevPAR会略低于年初预期,会有低个位数的同比下滑。”金辉表示。

“金字招牌”汉庭面临老旧化考验

华住集团旗下品牌众多,覆盖经济型酒店、中档酒店、中高档酒店、高档酒店、奢华酒店等五大类型超20个品牌。而汉庭、全季、桔子是华住集团当之无愧的“铁三角”,尤其汉庭作为国民酒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

国内经济型酒店最初的发展始于1996年,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之星”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问世。经过近20年时间的发展,后来诞生了包括锦江之星、如家、7天、尚客优、汉庭等一大批快捷酒店品牌。

而随着租金、人工成本等逐步攀升,经济型酒店的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加上居民消费升级,不少经济型酒店在大浪淘沙下归于沉寂。例如,作为中国较早一批经济型品牌代表,布丁酒店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今年7月底摘牌退市,市面上布丁酒店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

相比之下,汉庭品牌走出了突围之势。在国际权威酒店媒体《HOTELS》杂志近期公布的2024年度“全球TOP50酒店品牌”榜单中,汉庭荣居全球第一,成为上榜品牌中客房规模最大的酒店品牌。半年报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汉庭在营酒店数量为4401家,待开业数量728家。

这背后,一方面是对产品的持续更新迭代,一方面是造价成本的不断压缩。界面新闻获悉,今年二季度汉庭酒店已发展至4.0版本,在标准化模型下,新版本造价为6.99万/间,模组化的生产让营建周期可缩短30天。

不过,作为一个发展历史长达20年的老牌子,汉庭不可避免面临部分门店老旧化的考验。金辉在业绩电话会上提到,在一些市占率比较高的一二线城市,华住存在比较多老旧酒店,不可否认这些老旧产品在目前经营环境下压力会更大一些。

“比如老一些的汉庭,我们看到2.5版本以下的汉庭产品已经形成代际差。未来一两年内要迅速实现对于老产品的升级改造与退换,这是整个汉庭事业部的核心工作。”金辉称。

他还提到,目前汉庭在全国新签约门店的发展速度十分强劲,比预期更好。所以汉庭的任务是在保持高速签约和增长的同时,实现一二线城市老旧产品的替换。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华住打破增收不增利魔咒,CEO金辉表示将持续深耕下沉市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