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见丨欧阳利文:期待中德企业建立新合作模式

再遇见丨欧阳利文:期待中德企业建立新合作模式

hyde258987 2025-08-19 装修奥秘 3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五十年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段跨越山海与制度差异的关系,如今已不仅是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深层对话。

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其中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与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各界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亲历、记忆与洞见,讲述这段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走向。我们努力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中欧人文关系图景,也倾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真诚期待。

这一次,我们对话的人物是: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欧阳利文。

再遇见丨欧阳利文:期待中德企业建立新合作模式

“这些年来,中德合作展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比如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业数字化等领域。”谈到中德经贸合作,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欧阳利文(Oliver Oehms)6月下旬在北京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中国德国商会隶属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在北京、上海、广州及中国其他7个城市设有办事处,是促进中德经贸关系的重要桥梁。商会的北京办事处设在北京东三环亮马桥附近的一幢写字楼里,多家德国企业的总部或办事处也在这里,工作人员笑称,这里是在京德企的“中枢”。数十年来,数千家德国企业深深扎根于中国经济之中,根据德国商会5月的最新调查,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仍有约半数德国企业计划进一步在华投资。

“对德国企业来说,中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和制造潜力巨大,”欧阳利文表示,“同时,我们必须将新兴的中国理解为一个在创新和技术方面同样卓越的市场。因此,在某些领域,德国企业可以向中国同行学习。”而谈到关税和贸易管制措施时,欧阳利文说,尽管这些措施目前还没有对德国企业在华经营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但商会成员不赞成任何一方征收关税,或采取更强硬的出口管制措施。

建议默茨“尽快来中国亲眼看看”

澎湃新闻:您如何评价当前中欧关系发展对中德经贸合作的影响?您认为中欧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有何意义?

欧阳利文:考虑到规模和深度,中德双边经济关系确实至关重要。说到深度,我指的是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这部分投资规模巨大,而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我们乐见双方进一步密切合作,探索拓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的更多潜力。

澎湃新闻: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德国新任总理默茨通了电话。从德国商会和德国企业的角度,您能向德国新政府提出什么建议呢?如果默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访问中国,您会告诉他关于与中国合作的哪些信息?

欧阳利文:显而易见,德国企业希望他尽快来中国,亲眼看看、体验一下中国的情况。

我们觉得德国的决策者与中国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不仅因为疫情,也因为德国最近的政府更迭。来这里看看并和中国商界人士交流,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以及中国商界代表目前的抱负,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希望向他介绍一些在华运营的德国公司,或许还能让他亲眼看看并体验一下中国工程师和中国管理人员在德国公司的工作情况,这样他就能理解“本地化”对在华德国公司的实际意义。

德企经营暂未受美欧政策直接影响

澎湃新闻:欧盟自2019年以来就提出了对华“去风险”政策,一些德国企业也正在重构其供应链体系。在您看来,“去风险”政策对中德经贸合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企业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市场的营商环境?

欧阳利文:我认为这不会对在中国积极发展的德国企业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自行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是否存在显著的依赖性,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经过多年发展,德国企业很好地融入了中国的产业体系。大多数在华德企都是本地生产、本地销售,这种本土化进程多年来一直在持续,我们预计未来这一进程也不会受到影响。

这些年来,中德合作展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比如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业数字化等领域。就中国市场来说,目前大约有5000家德国企业在中国运营。商会经常会就营商环境等问题对他们进行调查和咨询。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仍有50%的在华德国企业计划进一步在中国投资。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澎湃新闻:您是否担忧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关税和贸易限制性政策,会对德国企业在华运营产生影响呢?

欧阳利文:大多数(在华)德国企业的产品都是在中国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出口比例相对较低。因此,美国政府的关税措施对他们造成的直接影响相当有限。他们更担心的是,如果关税持续下去,可能会进一步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影响,进而对他们造成间接影响。

而至于欧盟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我们最近知道的政府采购领域,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国企业。总体而言,德国业界支持开放市场。因此,商会成员一直反对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并且他们现在仍然坚持这种立场。在中国市场上,公共采购的不平等问题略显复杂,因而一些相关企业对中国政府的政策并不是很满意。

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原则上,我们支持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意味着尽可能开放市场。商会成员不赞成任何一方征收关税,或采取更强硬的出口管制措施。

“德国企业相信中国市场潜力”

澎湃新闻:您曾经说过,理解中国的政策逻辑是德国企业在华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您如何评价中国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举措的实施情况?比如此前发布的“外资24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欧阳利文: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对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和尚未进入中国的潜在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尽管如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些措施或指导方针仍至关重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不同的地区,有时对如何实施或激活这些措施和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统一实施这些标准,并平等对待国际公司和本地公司至关重要,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公平竞争环境。

澎湃新闻:您刚才也提到,约有50%在华德企考虑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哪些因素促使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决策?

欧阳利文: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最近承受着压力,既来自国内需求不足,也来自重要贸易伙伴。可以说,目前看来,今年的前景可能比我们去年预想的更加不明朗。不过好消息是,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德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对德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至关重要。中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和制造潜力巨大。德国企业决心留在近端(即中国市场)。正如之前说的,约有50%的企业计划进一步投资中国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旨在刺激国内消费的新措施已经出台。这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必须将新兴的中国理解为一个在创新和技术方面同样卓越的市场。因此,在某些领域,德国企业可以向中国同行学习,例如,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工业流程。

正因如此,才有如此多的德国企业在这里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中国市场的潜力。

澎湃新闻:德国企业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呢?

欧阳利文:这非常重要。我们都注意到,此前的一些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中国政府近期又出台了新的刺激措施。我们都知道,包括德国在内,消费者信心有时很难被激发。这需要一点耐心和帮助。

“公平竞争至关重要”

澎湃新闻:德国企业是否对中国企业在技术层面或其他竞争领域超越他们感到焦虑?

欧阳利文:德中两国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无论在汽车、机械还是其他领域,中国企业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我们对竞争并不持消极态度。德国企业已经习惯了本土的竞争环境。例如,在欧洲,我们拥有非常开放的市场,公平竞争至关重要。

我们也希望看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更强有力的实践。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在执行和侵权保护方面无疑仍需加强。

澎湃新闻:有观点认为,掌握标准的制定权一直是德国和欧洲维持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欧阳利文: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技术标准是有目的的。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消费者和工业生产者提供更安全的产品。同时,达成跨境技术标准协议有助于产品的全球流通以及供应链的全球扩张。

在对德国来说很重要的领域,例如汽车、机械工程等,各国的标准高度一致。诚然,标准通常遵循特定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因此在细节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人们普遍理解协调这些标准的重要性。

原则上,在技术标准方面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能为商界人士带来便利,也有助于利用或提升国际标准,保障产品安全。因此,我们非常支持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

中德企业或“建立新合作模式”

澎湃新闻:鉴于当前全球和本地经济的变化,您如何预测未来一年德国在华投资的前景?

欧阳利文: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我们已经开展了18年的在华德企商业信心调查,其间我们也在进行一些短期快速调查。因此,我们知道2025年的前景还不明朗。

首先,国内消费仍然相对疲软,其次,不幸的是,国际贸易冲突也加剧了这种局面。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短期前景不如以往乐观。不过,中长期前景依然乐观。

这就是德国企业来到这里的原因。他们之所以会留在这里,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规模庞大、容量巨大的市场今年也许会面临困难,但一定会进入增长轨道,明年或以后很多年也都会如此。

澎湃新闻:根据您的个人观察和职业经验,过去几十年中德经济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和趋势?您对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欧阳利文:对德国企业来说,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被称为“本地化3.0”的时代,这意味着德国企业正在中国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们在中国采购原材料、配料和备件,并在中国进行研发。最终,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国的客户,以及地区和亚洲的中国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德国企业根据德国标准、利用德国技术生产的产品,同时又具有极强的价格竞争力,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方向。

我们也很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是“本地化4.0”,或许是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新的合作模式。未来会告诉我们答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再遇见丨欧阳利文:期待中德企业建立新合作模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