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hyde258987 2025-08-19 装修禁忌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书法家、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高于8月18日22时30分因病在上海辞世,享年80岁。

周志高曾担任《书法》杂志主编和《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是1981年成立中国书协的发起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他在病床上有一年时间了,昨晚心脏不好,又有尿毒症,昨晚10点30分走了,他这一年其实有很强的毅力,我一直敬佩他。”周志高夫人8月19日上午对澎湃新闻说。

周志高(1945-2025),笔名季高、辛默、诚公等,别署兴墨楼,江苏兴化人,书法家。1977年创办上海《书法》杂志并任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

知名书法大家启功曾撰文记有:“周志高所编刊物,创始于书艺重兴之初,有筚路蓝缕之功,历十余年而其绩弥盛。所刊文稿无人所不解之词,所印书作无人所不识之字,其学其艺宁不昭然可见乎?”

国学大家饶宗颐生前曾说:“周志高先生是一位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书法家,在中国书坛上具有特殊地位。作为见证了中国书坛风云变化的书法家、书法活动家,他的书法仍历久弥新,于广涉博取中建立了自我的书法风格。”

“非常悲痛!太可惜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8月19日中午对澎湃新闻说,“他在书法上出道很早,可以说是与周慧珺、韩天衡一辈的书法家,他是1981年成立中国书协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书法》杂志的创办人之一,早在80年代就组织首届群众书法大展,对群众书法的推广贡献卓著,他的行草书有着独特的风格,刚劲而有力,讲究线条的中侧并用,对晚一些的沃兴华都曾给予以肯定。对我的支持鼓励也很多。”

据悉,周志高去年夏天到东北旅游,其后染病,回沪后一直住院卧床。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周志高

周志高1945年生于江苏兴化。兴化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是郑板桥、施耐庵、刘熙载等一代文艺大家的故乡。家乡的书画之风,让周志高从小喜欢上了书法。1961年,他考上了上海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后在上海青年宫参加大型书法学习班,师从沈尹默、胡问遂,后又转益多师白蕉、马公愚等书坛名家。1973年拜访林散之时,更领悟“执笔无定法”的真谛,融汇南北碑帖,形成“我写我法,我写我心”的创作观。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周志高手迹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书坛沉寂。周志高亲历日本学者“中国书法需向日本学习”的论断,立志振兴民族艺术。1977年6月,他历时两年参与筹办的《书法》杂志问世,首印5万册售罄,1980年发行量达40万册,成为书法复兴的旗帜。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书法》杂志早期举办的书法群众活动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2024年,周志高书法艺术藏书捐赠展示现场

1979年举办“首届全国群众书法大赛”,提出“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吸引1.5万人参赛。百岁老人苏局仙获一等奖,轰动书坛。1980年推动“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落地,为全国性展览树立范式7。他也发起“首届书学研讨会”“首届篆刻征稿评比”,刘炳森、周慧珺等大家的首本字帖皆由其策划出版。

1981年中国书协成立,36岁的周志高成为最年轻的常务理事,奠定其“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的历史地位。

2003年,中国书协聘周志高为《中国书法》杂志执行主编,2010年9月,回到上海的周志高担任了上海市书协主席。他在书法创作中兼书各体,尤精正、行、草,出版字帖和书法专著及合著等50余种。作品参加一至十二届国展及数十次海内外重大书展,被海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在从上海书协退休后,他其后又参与创办中国书法院,继续推动书法的创作与发展。

在书法创作上,周志高曾有三句话的体会:“即一个标准,二个结合,三个不要忘记。一个标准指的是雅俗共赏。‘雅’ 不会有人反对,但曲高和寡,不能关门自吹自擂,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俗’是通俗,大众能接受、喜欢的意思,但不是庸俗,也不是恶俗。二个结合指的是碑帖结合,南北结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地豁达、厚实、浑朴,南国清秀、精巧、灵动。二者取长补短,不能偏颇:三个不要忘记,是指不要忘记民族特色、不要忘记时代特征、不要忘记个人特点。三者之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才、学、识和性情而定,要追求‘真气、真意、真趣’。”

2024年1月,周志高将珍藏的万余册书法典籍捐赠上海普陀区图书馆,涵盖历年《书法》《中国书法》杂志。这批文献,既是个人生涯的注脚,更是书法复兴的见证。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周志高书法艺术藏书捐赠展示现场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2024年1月,周志高现场致辞

资深出版人、原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祝君波当时说:“我是周志高老师真正的学生,1972年,上海市新闻主管部门建立,向全社会招了250个学徒工,我们到奉贤‘五七’干校劳动了半年,非常巧有这个缘分,周老师当时是我们排的排长,我是副排长,当时我们在干校就是师生。更巧的是,1973年5月,我又被分配到上海书画出版社,可以说他就是我书画出版社、‘五七’干校正儿八经的老师。”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周志高书法艺术藏书捐赠展示现场

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书法》杂志名誉主编王立翔对澎湃新闻说:“周志高老师是《书法》杂志的参与创办者之一,上海书画出版社被称为中国书法的三大出版基地之一,这其中周志高贡献极大,我们当年出了很多书法的碑帖,也出了一批人,有一些人也都是周老师当时招募请进来了,他对我国书法人才的培养贡献是非常大的,他反映了上海书画出版社当年的专业能力与艺术视野。”

书画家顾村言与周志高曾一起到兴化参与板桥艺术节,这些年也与周志高一起在上海参与过很多展览,他说:“回顾一下这几十年,周志高老师对中国当代书法的推广与教育,确实贡献很大,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行草作品风格独特,灵动而追求气势。他对故乡兴化有着浓浓的深情,也一直关心家乡的文化,他身上其实一直有着水乡人的质朴与刚劲。”

上海中国书法院执行院长张耀伟说,周志高与他十多年前一起参与创办上海中国书法院,一直是院长,这些年做了大量策划,很多展览与学术活动亲力亲为,让人感动,“他是江苏兴化人,但是在上海工作几十年,他从来都不讲上海话,只讲兴化话,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来自于文化之乡兴化,要在语言上传承家乡的文脉,在书法上,他提倡人书俱老,书艺与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其书法融通古今南北,形成‘大气而精到’的独特语言。”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周志高书法艺术藏书捐赠展示现场

附|周志高《我的学书之道》选摘

我的小学在农村,私塾老师教识字写字,能入眼即可,谈不上书法之道也。一九六一年四月,经毛主席批准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书界泰斗沈尹默先生为首任会长,其入室弟子著名书家胡问遂先生为办公室主任,被委派至上海市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任教书法课,每周半天,三年后结业。我十八岁时所书智永《千字文》楷书(附后)就是结业作品。1964年毕业后至朵云轩(后改为出版社)工作从事书法编辑出版工作,直至退休。二零零三年五月入京主持《中国书法》杂志工作,二零零九年十月回沪主持书协工作。八年后为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现时年八十,书法人生,学书之道,有几点可供后来人参考:

一是名师指导,名帖入手,勤学苦练,打好基础。二是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胡师处学书三年后,胡师提携至太老师沈老处求教后,我又写信主动向白蕉马公愚先生求教,并主动上门,虔诚学习。后又走出上海向林散之、沙孟海、高二适、启功等大师一一虚心求学。虽不能至,但总有收获与心得。三、边工作,边服务,边学习。一九七二年创办上海《书法》杂志,随后先后主办全国“五个”第一,在书法竞赛大展、理论研究、篆刻比赛、书苑撷英、评比等方面开展活动。为成立中国书协,为复兴中华书艺走遍全国一千个县市,名山刻石采访,名家真迹报道,中青年新秀宣传等等。后主持上海书协工作,又兼市文联副主席,并率团出访五大洲、十八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既传播中国声音,又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收获不小。四、提高政治站位。五、至于具体学书之道,我个人还有一个标准,二个结合,三个不要忘记。仅供参考,不再一一说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